現代快報訊(記者 邱驊悅 鄧雯婷)高高興興買了輛二手車,卻意外發現這輛車曾撞死過人,而事后車行卻說并不知道這是事故車且不愿退款。南京市民季先生遇到了這樣一樁倒霉事,他質疑車行詐騙,把車行告上了法庭。但面對季先生的質疑,車行負責人也一肚子委屈,連稱自己也是受害者。2020 年 1 月 2 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了終審判決。
△涉案車輛
買到二手事故車,想退車很難
2018 年 12 月,剛剛考取駕照的季先生很興奮,自己終于可以駕車上路了。但新車太貴,季先生決定買輛二手車,自己是新手,正好可以練練手。
當年 12 月 22 日這天,季先生來到南京市棲霞區馬到功成二手車經紀中心(下稱 " 馬到車行 "),經過挑選,他選定一輛看上去還較新,行駛里程不到 6000 公里的大眾轎車。
△購車合同
當天下午,季先生與馬到車行負責人馬某簽訂合同,以 元的價格購買該車。雙方簽訂的合同上還特別注明:" 保證該車沒有重大事故,無水泡、無火燒、沒有撞死過人,如有,退車、退款、賠償損失 "。
但取車后沒多久季先生就發現,這輛車雖然里程不高,但駕駛手感偏 " 肉 ",油門總使不上勁,加速也比同類型車差了許多。更令季先生心生疑慮的是,在給該車上保險時,需要繳納的保險費用比其他車主要多了近 40%," 難道自己買了輛事故車?"
△保險信息顯示該車曾出過事故
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測,季先生在 2019 年 1 月 2 日致電保險公司,想了解這輛車此前的理賠記錄。而查詢結果則令他大吃一驚:這輛看似嶄新的大眾轎車在 2 年前發生過重大交通事故,曾致一人死亡二手車怎樣鑒定是事故車,時任車主還肇事逃逸。
這個發現猶如一桶涼水澆到季先生頭頂,他立刻找到馬某希望退車。但馬某則表示,自己不知道這輛車是事故車,僅能提供部分賠償,并不同意退款退車。雙方前后協商了十多次未果,無奈之下,2019 年 2 月 22 日,季先生將馬到車行告上法庭。
起訴書顯示,季先生認為馬到車行存在欺詐行為,要求其撤銷購車合同、返還購車款,支付購車款三倍的賠償金。并支付車輛保險費、購車貸款利息、過戶費、加油費等費用。
一審敗訴二審勝,責任分配是焦點
2019 年 3 月 13 日,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馬到車行代理律師在庭上表示,該車是馬到車行從二手車商丁某處購得,由于涉案車輛車況良好,公里數也低,為了追求效率導致車行沒有核實具體情況,并非故意欺騙。
丁某作為證人在庭上作證稱二手車怎樣鑒定是事故車,涉案車輛是自己在 2018 年 12 月 6 日從他人手上收購而來,當日轉手給馬某。收購時他也沒查過維修記錄," 正常車商收車時,如果車有結構性損傷肉眼就可以看出,但涉案車輛基本是原廠漆,所以當時沒有查。"
棲霞區人民法院認為,由于買車時 " 雙方均未查詢保險理賠記錄 ",故無法認定馬到車行存在 " 故意隱瞞或故意告知虛假情況 " 的情形。雖然涉案車輛確實不符合銷售合同的約定,但馬到車行的行為并不構成欺詐。季先生基于馬到車行欺詐而提出的訴求也均未得到支持。
季先生對這一結果并不滿意,他認為馬到車行未履行其法定義務、隱瞞涉案車輛發生重大事故的行為已經構成欺詐。而棲霞區人民法院的判罰減輕了車行的舉證責任,明顯有誤。隨后,季先生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19 年 10 月 25 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南京中院)對此案開庭審理,南京中院二審認為,此案爭議焦點在于,關于案涉二手車買賣是否構成欺詐的舉證責任分配、事實認定及其實體處理。
南京中院還特別提出,馬到車行作為專業的二手車經濟中心,熟諳這一行業," 相較于普通消費者有更強的舉證能力,故對于馬到車行所負擔的反駁證明責任要求,應大于消費者負擔的主張證明責任。"
△中院認為,馬到車行的行為構成消極不作為
針對此案中的欺詐行為,南京中院認為,欺詐分為積極的欺詐行為和消極的不作為。涉案車輛此前發生過重大事故,相關事故記錄隨時可以查詢,而馬到車行有能力盡到該告知義務卻未予告知,構成消極的不作為。
2019 年 12 月 7 日,南京中院對此案作出宣判: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相關判決予以撤銷。撤銷季先生與馬到車行的銷售合同,要求其向車行退還涉案轎車。同時判令馬到車行退還季先生購車款 元、過戶費 100 元、加油費 400 元,并加倍賠償購車款 元。
二手車交易需謹慎,律師稱購車合同要看仔細
2020 年 1 月 2 日,馬某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接受法院的判決。馬某告訴記者,自己從事二手車行業近 8 年,這是第一次遇到此類事件,他確實并非蓄意欺詐。當記者問起,他是否會向丁某追責時,馬某稱," 都是同行,不好講。"
1 月 2 日下午,季先生的代理律師陳玖雯告訴記者,目前網絡二手車交易很流行,但相應的二手車交易市場卻很混亂,類似季先生這樣的遭遇時有發生。據陳玖雯介紹,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條例,消費者遭遇類似情況有權利要求退一賠三,但法院的判決并不統一。
" 像季先生這樣能‘退一賠一’拿到賠償是比較幸運的,很多消費者最后連‘一’ 都拿不到。" 陳玖雯呼吁,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然規定了退一賠三,但是各地裁判尺度卻不統一,有的退車不賠,有的退一賠一些錢,有的退一賠三,因此現在來說更重要的是統一裁判尺度。
季先生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能接受相關判決結果,法院幫助他挽回了損失,只要賠償到位,他不會繼續追究。
據季先生介紹,為了給自己維權,他前前后后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二手車怎樣鑒定是事故車,額外的賠償也僅能保證他不受損失,并不能說從中獲益。
陳玖雯表示,市民購買二手車時,一定要看清合同所有權歸屬問題和是否發生過事故,如果合同條款里沒有這些內容的話要補充完整。建議市民在購買二手車之前打個電話問問保險公司看車輛有沒有事故,有條件也可以去找專業人士驗車。
(當事人供圖 編輯 周冬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