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挑戰不斷
每次聊到新能源汽車,就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最有意思的是,最開始是安全問題,后來是續航問題,然后是經濟問題,還有科技問題,到現在又開始聊軍事問題了。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成熟了,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了。
起火案例被夸大,老百姓都不傻
1、買的人太多了
2022年全國汽車保有量3.19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0%,同比增長67.13%。而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045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9.78%。2022年新能源汽車登記量535萬輛,占總登記量的23.05%。2023年2月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1.6%,其中國產滲透率52.9%,豪華車滲透率22.6%。
可以看出,目前每賣3輛汽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也許大家不知道這是什么概念?這么說吧,2022年結婚登記人數才210.7萬對。
那么很多人就說了,這些都是網約車。但是事實上呢?賣的最好的車型有,五菱迷你、比亞迪宋、海豚、漢、唐新能源、秦DMI、 Y、 3,那么這些里面有幾個是網約車呢?
2、安全事故太少了
從2022年起火事件可以看出,非事故原因起火的只有70例。而算上各種事故。全年起火數量占比不到萬分之0.5,遠遠低于燃油車的萬分之1。而那些說什么一碰就起火,不敢做碰撞測試的,純粹是無稽之談,各種碰撞測試網上多了去了。
當然很多人說了,燃油車都是幾十年的老車,而新能源都是新車。的確很有道理,但是百年汽車BBA,新車不也經常出質量問題嗎?這些不會造車的新手,相對做的已經非常好了。
混動也降價了
1、便宜了
很多人說沒了補貼,就賣不動了,這場鬧劇要結束了!
事實上,銷量最好的還是新能源,朗逸、軒逸被秦DMI全面碾壓。更重要的是,沒有補貼之后,整個行業恢復了正常,虛高的電池價格又降下來了,結果就是汽車價格越來越低,續航越來越高!
說到這里,喜歡燃油車的朋友一定要感謝新能源汽車,不然哪里會有12萬的C6給你買,即使假消息它們也不會放出來。新能源汽車倒了,對老百姓來說,汽車價格又會上漲,百害而無一利!
2、混動越來越多
這就是沒有續航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混動不是國內首創,就拿軒逸來說,電驅可比燃油版高多了,也沒人說貴啊,關鍵它連個電池都沒有,也那么貴!
不得不說,不少人還以為混動的油耗高,有高的不假,那是日系混動。國產混動非常低二手新能源汽車為什么不值錢,百公里4升上下吧。還有不少人就說了,取代燃油車是不可能的,山區和偏遠地區還是要燃油車。那么這部分朋友就不要在下面留言了,這里就是答案。
砸人飯碗
1、沖擊行業
有朋友說,新能源汽車發展導致了很多汽車工人下崗。有道理,很多合資工廠都開始代工新能源汽車了,比如蔚來、理想等等。
然后就是路邊汽修工人沒活干了,因為都去4s店里保養,你砸人飯碗,肯定會被維修師傅抵制的。當然還有二手車市場,畢竟首任車主福利在那,二手車不好賣。
不過現在很多燃油車也推出了全車終身質保,這就是被逼出來的。雖然說免費的就是最貴的二手新能源汽車為什么不值錢,但也要都免費了它才敢吧!
2、價格貴
流傳最多的就是,換電池比新車還貴。
不少人認為,開上3-5年就要花幾十萬換電池,不劃算。不知道這都是哪里聽來的,我想問問車主朋友們,現在還有這事嗎?
就目前來看,新能源跑30萬公里幾乎沒有什么問題。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開到報廢都不用考慮電池的事。人家廠家就說了,8年開壞給你換,還不行嗎?
有人說換電池的條件很苛刻,到底有多苛刻呢?大致意思也就是不讓你經常饋電,不讓你拆著玩,不讓你拿錘去破壞。
還是沒什么技術含量
1、電池
有人反對的原因就是純電車天冷打折等等問題吧!
我就想問問大家,有多少人住在高原高寒地帶呢?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反對10億人的用車需求有意思嗎?混動不是車?燃油車不能開?舉個例子,摩托取代騎兵之后,邊境騎兵不還是存在嗎?難道為了邊境,大家全部騎馬?
還有,電池技術的進步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為什么?簡單點說就是有利可圖。鈉電池和固態電池很快上市了,什么概念呢?之前已經提到多次了,固態電池密度大,內部短路也不會膨脹,抗嚴寒高溫,而且循環壽命幾乎是無限的。而鈉電池又非常便宜。
就是電池越來越不值錢了!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放出消息呢?那是因為手里都存著大量高價原材料,現在放出去,虧太多了。再說了,老技術還能賺錢的時候,誰愿意出新技術呢?所以還要靠外資車企,畢竟它們的新能源車賣不動,沒有新技術,沒人買單。
2、電機
很多人就說了,電機百年前就有,不算新技術。
那么無刷電機也不算新技術嗎?電機的背后可是磁場的應用。磁場可以用來干什么?
星際空間和星系際空間存在著磁場。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通訊技術、反重力裝置、超導、原子加速器、空間離子發動機、熱核聚變裝置、電磁測量儀表等,無不與磁現象有關。
大家可以看看這背后的科技,比汽油加熱膨脹高深多了吧!
3、人工智能
無人駕駛只是一個應用領域,我們常見的有掃地機器人、自動判卷和搜題識別、幫助醫生快速診斷、自動識別并生成外語、商業加工制造、自動編寫代碼、外星探測。這背后很多人將會失業。
戰爭來了怎么辦
1、石油方面
有人就說了,等到部隊都用了,他在用。
在裝甲車列裝之后,騎兵和摩托兵一樣保留了。還有老舊戰機雖然淘汰了,也是封存備用而已。包括火柴也算淘汰了吧,但是也有人用和生產。嫦娥號上的芯片,還不如200元的手機先進。
軍用和民用是兩回事,所以抬杠的話就不要在下面評論了。
還有石油是很方便,國內儲量也不少。但是國內石油開采成本太高了二手新能源汽車為什么不值錢,沒有進口石油的話,普通人加油就不要想了。
試想一下,局勢緊張,私家車限量供應,燃油車的意義何在呢?還有咱們的裝甲車、坦克、飛機、航母,遇到敵方的新能源飛機群該怎么辦?一切都是活靶子,毫無還手之力,就如俄烏戰爭一樣。
2、電力癱瘓
不少人說,用電多了電價會漲!
首先發電設施遍地都是,夸張點說,家家戶戶都有發電裝置,漲價也不可能漲到電費里面。畢竟每年的用電量都在增長,2011年-2021年用電量翻了一倍,也沒見電價上漲。而且新興能源發電量占比百分之29.5,還在持續增長中。就電車用那點電,九牛一毛而已。
煉油廠其實很少,運輸石油遠比運輸發電裝置更困難,不要說電力都打癱瘓了,那時候制空權已經沒有了,石油能運來嗎?再說了人力發電也不是沒有干過。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雖然新技術并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不發展不研究永遠都不會成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