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后,是去屬地交警大隊,還是去快速理賠中心處理?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現在又有了一種網上處理模式——“交管”APP事故快處。當事人只需要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快速走完交通事故處理全流程。
互聯網賦能事故處理,不僅極大提高了交通事故處理效率,還對及時恢復現場交通秩序,保障道路暢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借助“交管”,20分鐘完成交通事故處理全流程
9月10日中秋小長假首日,秋高氣爽,寧合高速上出游的車輛越來越多。8時45分27秒,湯泉互通附近發生一起碰擦事故,事故雙方均把車停在了第一車道上,就事故責任發生爭執。
18秒后,南京交警高速十大隊指揮室民警在視頻巡查時發現了這兩輛事故車,趕緊查詢車牌號,聯系上車主,在得知事故雙方無人受傷后,指導車主盡快將車輛挪到不影響交通的應急車道上。
8點56分,巡邏交警趕到現場,根據當事人提供的照片,對事故責任做出認定,其中一輛車因變道時疏于觀察,碰擦到另一輛車,該車主需要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交警指導兩位車主打開“交管”APP,在事故快處模塊中填上相關信息,完成責任認定,很快,事故責任認定書生成。憑著這份電子認定書,雙方車主可以申請保險理賠。此時,時間剛剛過9時05分。
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一起行車道碰擦事故的撤除、責任認定等處置工作車禍事故處理流程,最大程度減少了交通事故對群眾節日出行的影響。高速十大隊副站長張成劉介紹,高速公路上碰擦事故不少,尤其是黃金周等大流量時期。以這起事故為例,如果按傳統處理模式,雙方車主需要先往前開到安徽吳莊收費站,然后掉頭再回到大隊來處理事故,光路上就要花半個小時,到大隊后可能還要排隊等待處理。
三個步驟處理事故,程序便捷方便群眾
據了解,“交管”APP處理交通事故主要分3個步驟。首先,定位事故地點,并通過圖例引導拍攝現場照片,拍攝完成上傳后會收到挪車提醒,如果沒有按規定及時駛離現場,造成交通擁堵的車禍事故處理流程,公安機關交管部門將會對當事人進行處罰。
其次,雙方當事人撤離現場后,根據APP引導,需要拍攝雙方證件照片和錄入事故信息。
第三步是協商責任環節,如果雙方協商無爭議的,選擇“無爭議”并電子簽名確認完成事故處理后,就會生成自行協商協議書,完成事故處理;如果雙方協商有爭議的,選擇“有爭議”,申請公安機關交管部門在線定責,等待在線認定,簽名接收后,生成事故認定書,完成事故處理。
前不久,兩輛機動車在中華路行駛時發生碰擦,其中一方因實線變道要承擔全部事故責任。交警指導雙方在“交管”APP里填上信息,很快生成了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這也太方便了,連快速理賠中心都不用去了。”一位車主感慨道。
不過,并非所有交通事故都能通過平臺快處。交警八大隊事故民警向揚告訴記者,能夠在線處理的是人未傷、車能動的輕微交通事故。
“車輛過檢、保險到期、駕駛證逾期未檢……存有這些違法的車主和車輛,同樣也不能使用事故快處。”向揚提醒道。
事故處理便民化,南京一直在探索
隨著車輛增多,交通事故總量也呈上升趨勢。如何讓車主快速便捷地處理交通事故,南京一直在探索。
早在2007年,南京交管局推出了省內首家“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服務中心”,該中心內有保險公司,還有警務室。遭遇輕微交通事故的駕駛員,可在迅速撤離現場后,到這里進行“一站式”理賠,實現“進一個門,辦所有的事”。
順應互聯網發展,2015年,南京交警又推出了“線上事故快處”服務,車主在發生輕微交通事故后只要“人未傷,車能動”,僅需在南京交警微信公眾號上傳幾張事故照片和證件照片,填寫事故相關信息,就可以自行協商或由交警遠程快速定責。一般情況下,車主只需要20分鐘就能完成這些手續,比去交警大隊方便得多。
互聯網賦能事故處理,不僅為車主提供便利,也拓寬了交警處理事故的渠道。
9月26日上午8時許,江寧佛城西路發生一起兩車輕微碰擦交通事故,無人受傷。接警后,江寧開發區交警中隊安排一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輔警前往現場,協助將雙方證件和事故現場照片上傳后,選擇遠程交警定責。經遠程認定,車主陳某變道時未禮讓直行車輛,妨礙車輛正常行駛,負事故全部責任。很快,事故雙方收到責任認定信息后,表示無異議,接受了處理。
江寧開發區交警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車禍事故處理流程,中隊轄區147平方公里,只有6位事故民警,與此同時,轄區內居民小區眾多,輕微交通事故也多,事故民警根本跑不過來。但根據規定,只有民警才能定責,事故當事人有時需要等較長時間才能等來民警。在線快處推出后,事故當事人即使不擅長自行拍照取證,也可以等有經驗的輔警到現場幫忙拍照,遠程定責處理事故,大大節省了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