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2015年,在福建漳州市公安局,發生了以下這幕。
“同志你好,我來調取一下上周的車禍記錄單,這是介紹信。”
一個繁忙的早上,交通大隊辦公廳來了兩個不速之客。
這兩個人,是那場車禍的受害者。
交警隊長頭也不抬,大手一揮,“那個新來的,過來幫忙查下檔案”。
新手交警并不熟悉隊里的操作系統,查了好一會,猶猶豫豫地問,“是不是作的問題呀,怎么沒查到呢?”
我操
隊長無奈地放下手上的工作,幾步來到電腦前。然而,他反復確認了兩次,上周并沒有大貨車和小轎車的出警記錄。
“不應該呀,這小轎車損毀嚴重,這種情況下應該報警了。”警察一邊說,一邊遞過來一張照片。
隊長拿起照片,突然愣住了,踏破鐵鞋無覓處,他們找這輛車找了好久。
車禍后,一男一女逃之夭夭
2015年,一個平常的夜晚,在漳州大橋上,車來車往。
如果說,“砰”的一聲悶響并沒有引起大家太多注意的話,那么緊接著那尖利刺耳的剎車聲,便像一把利刃,刮開了屬于午夜的寧靜。
只見一個女人橫空飛起,重重地撞在橋墩上,繼而又被反彈到橋面,最終像一只麻袋一樣攤在地上,一動不動。
路面上,女人剛才乘坐的電瓶車也斜倒在路邊,東一塊西一塊,儼然已經散架了,依稀還能看出之前神氣的模樣。
在大家還愣神的時候,罪魁禍首銀白色的小轎車卻又發動起來,而肇事司機連車窗都沒有搖下,一腳油門,揚長而去。
直到轎車的蜂鳴聲消散許久,女人才慢慢轉醒。她茫然地回顧四周,一時間忘記了剛才究竟發生了什么。
我是誰,我在哪,為什么大家都瞅著我看?
大眼瞪小眼看了一會,女人突然喊道,還有一個人呢?看沒看到一個男人?
圍觀的大家伙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真沒看到有這么個男人。
這時候有個旁觀者福至心靈,急哄哄分開人群,跑到橋邊向下望去,果然,橋底下還躺著個家伙呢!
相比橋上這個女人,男人就凄慘多了,他渾身是土,臉也灰撲撲的,身下還有一灘血,不知道是哪受了傷,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交警們來的非常迅速,救護車也來的非常及時,最終,兩個受害者都保住了性命。
然而肇事者是誰呢?交警們一無所知。
發現線索
大橋上并沒有安裝監控,整個車流量又十分巨大,銀白色的轎車這個特征又十分普通,找到肇事者,其實是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交警手中只有一片轎車前罩的碎片,那是混雜在電瓶車碎片,被交警細心挑揀出來的。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交通隊又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公安局的干事們來調取交通事故案卷,一個銀白色轎車和大貨車追尾的事故。
后期,公安局帶來的銀白色轎車的照片讓交通隊有了一線希望。
照片上,銀白色的轎車的右前方燈罩,碎了一塊。
女子并非車禍而死
這個案子其實是公安局已經結辦的案子。
幾天前,漳州市市民周海明,和女性友人馮娟娟一起喝酒兜風,而后在漳州大橋上追尾一輛大貨車。
周海明并沒有在路邊報警等待交警的處罰,而是直接肇事逃逸。
直到把車開回自家車庫周海明才發現馮娟娟居然已經死了。
據周海明說馮娟娟是因在車禍中被撞傷,沒有及時送醫而死亡。
這個案件線索明確,證據清晰,并不是一個難案。
馮娟娟的血液中測出大量的酒精。而從酒吧出口的監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海明和馮娟娟走向停車場的影像,兩個人勾肩搭背,都是搖搖晃晃。
因此,可以證明周海明是酒后駕車。
他們駕駛的銀白色小轎車,右側車窗玻璃破裂,輪胎爆胎,車頭零件破損,車側面有雜亂明顯的擦傷刮傷,可以證明確實發生了追尾事件。
死在車庫的馮娟娟渾身上下并無明顯外傷,只有右腦側邊一處挫傷,這導致了她小腦出血,死于急性腦功能障礙。
據此,公安局當下認定周海明為過失致人死亡,并移送檢察院做認罪審理。
不料檢察院卻將案子退回,提出三個疑點。
其一、既然是追尾事件,那么就不能只聽周海明一人的證詞,還缺少被追尾車輛司機的證詞。
其二、周海明所說的酒后駕車,到底是過失還是故意?在法律判定中,兩者可是大相徑庭,所判結果有著天壤之別。
其三、馮娟娟到底是為何而死?真的是像周海明所說的一時大意,沒有注意到她受傷?還是故意置之不理導致她無法就醫?
公安局對此心服口服,檢察官提出的問題確實是調查過程中所忽略的盲區,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被害者蒙冤而死。
只有回答了這三個疑點,夯(hang)實證據,才能讓整個案情水落石出,罪犯認罪伏法。
公安局的干警們鼓起干勁,兵分幾路,聚焦三個疑點,重新搜證取證,探索案情。
刻意隱瞞
讓公安干警們意想不到的是,周海明竟然真的有天大的膽子,敢隱瞞另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文章開頭出現的那張照片給了警方線索,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也許找到這個大貨車就能找到真相。
小轎車難找,大貨車卻顯而易見。交通隊在大橋的入口錨定出事的電瓶車,以此為時間點,搜索上橋的大貨車。
不用十分鐘,追尾事件中的受害者——一輛裝滿貨物的大客車映入眼簾。
所有的大貨車都在交通隊那有備案,第二天,公安干警和交通警察就到了貨車司機。
大貨車司機剛跑過一單,在家休息,對發生事情也記憶深刻。
提起這輛小轎車,大貨車司機氣就不打一處來。
他辛辛苦苦在外面跑了一趟單,就要安全交接之際,被這個冒失的家伙追了尾。
貨車的保險杠癟了一塊,后車廂門也變形了,好在貨物沒有太大問題。
他向交警回憶道,那個司機絕對有問題,撞了車一聲不吭車庫里交通事故,轉轉方向盤,繞著車就跑了,還神色慌張。
結果沒跑多遠,又撞了一個電瓶車車庫里交通事故,把小電瓶的司機撞飛到橋下了。
出了人命事故,他居然還想跑,自己看不過去,用貨車硬生生把他別到路邊,逼他下車。
這個公子哥滿身酒氣,嬉皮笑臉的,副駕駛還坐著一位美女,一副昏昏沉沉的樣子。
要不是自己著急交車,沒在那等交警來處置,這家伙也不能逃之夭夭。
要知道這家伙之前對著自己言之鑿鑿,保證會去警察局處理這起事故。
交警們心上懸著的石頭總算落地了,自此,漳州大橋電瓶車事故案,算是水落石出了,躺在醫院的兩個人,也算是有了交待。
肇事者就是周海明,雖然他對這件事只字未提,好像從未發生,但是從現場留下的燈罩碎片,和他駕駛的小轎車嚴絲合縫。
犯罪證據是周海明想隱藏也隱藏不掉的。實際上,那天晚上,他造成了兩場交通事故,而且有三名受害者,一死兩傷,后果嚴重。
故意還是過失
酒壯慫人膽,周海明幾杯黃湯下肚,就膽大包天膽大妄為了。
先撞大貨車,再撞小電瓶,把人撞飛了也不管,徑直逃逸回家睡覺,第二天還能像失憶了一樣,對這件事絕口不提。
在案件的幾位受害者中,馮娟娟的家庭條件最差,她的父親已經去世,只有一位失去勞動能力的老母親需要贍養。
周海明斷然拒絕向馮娟娟家人賠禮道歉,按他的說法,自己只是酒后誤事,并不是故意的,法院該怎么判就怎么判,反正也不能太重。
警察們義憤填膺出離憤怒了,他們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證據,讓這家伙得到應有的處罰。
首先要確定周海明開車時血液的酒精濃度。根據酒店水單,周海明和馮娟娟兩人一共喝了三斤酒。
由于死亡,馮娟娟體內的酒精及時并沒有代謝,而被殘留在血液中,她死亡時血液的酒精濃度是每100毫升308毫升。
通過這些數據,警察們可以推算出周海明當時體內的酒精含量,是遠遠讓人迷失神志的數量,足以造成無法挽救的交通事故。
其次,根據監控,可以測算出電瓶車的平均車速,根據大橋上的車輛剎車痕跡,可以測算出周海波當時的行車速度,遠遠超過大橋的限定速度,為每小時108公里。
周海明在漳州大橋如此多的車流下,在自己醉酒不清醒狀態下,還保持如此高速的駕車,已經達到了危害公共安全的界限。
另外,警察們又重新對漳州大橋的兩位受害者做傷情鑒定,其中一名受害者骨盆多處骨折,屬于重傷。
自此,周海明的危險駕駛,導致三名受害者一死、一重傷、一輕傷。
這些證據已經可以將周海明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了,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處罰刑期,是至少十年。
那么,周海明所說的,他和馮娟娟回到車庫里的事情,有沒有隱瞞呢?
法醫通過高科技,還原了接下來的事情,如有神助。
胸前咬痕助破案,真相大白
之前的法醫辦案,聚焦于找死因,馮娟娟死于腦震蕩,這已經是無需爭辯的事實。
在此基礎上,法醫又能提出什么思路呢?
在尸檢的時候,他們仔細看了死者的傷口。后來,一個不被注意的胸口,卻突然有了新的線索。
一個法醫對同事說:“這里有咬痕,而且就像人為的。”
緊接著,其他人趕緊對上級匯報:“找到新發現了,胸口有咬痕。”
原來,馮娟娟身上雖然沒有致命傷,但是卻有發生關系的痕跡,這些痕跡可以表明,她在死前發生了性關系。那么這個人是不是周海明呢?
通過從馮娟娟身體里提取的體液,應用DNA比對技術,法醫確定和馮娟娟發生關系的,正是周海明。
在發生關系的時候,周海明肆意地啃咬馮娟娟,造成馮娟娟胸口多處咬痕,這些咬痕并不致命,只是造成了輕微的皮膚撕裂。
然而,這些咬痕卻揪出了周海明的犯罪事實。
如果馮娟娟當時已經死亡,那么皮膚撕裂處會平滑連貫狀。
此時周海明就是侮辱尸體,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馮娟娟當時還沒有死亡,皮膚撕裂處會呈鋸齒狀不規則收縮狀,而此時根據腦部檢測,馮娟娟已經處于昏迷,不可能同意和周海明發生關系。
違背被害人意愿,采取了暴力傷害的手段,強迫被害人發生關系,這就是強奸罪,應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切片結果一目了然,馮娟娟當時并沒有死亡,周海明犯的是性質惡劣的強奸罪。
在不容置疑的證據面前,周海明的態度終于松動了,通過律師,他分別向三個受害者及其家屬提供了相應的補償車庫里交通事故,獲得了部分家屬的諒解書。
最終,周海明因以危害方法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強奸罪、交通肇事罪等數罪并罰,但因取得家屬的《刑事諒解書》,從輕處罰,最終判處13年有期徒刑。
在這起案件中,周海明企圖隱瞞犯罪事實,拒不認錯,現場環境監控設施的缺乏,增加了偵查案件的難度。
好在檢察院認真細致,公安局不畏繁瑣,交通隊技術過硬,最終用鐵一般的證據,讓周海明認罪伏法,得到了自己應有的刑罰。
結語
馮娟娟和周海明原本只是普通朋友,但沒想到一次簡單的赴約竟會發生這樣的結果。
所以,此事告誡了廣大女性,提高警惕,對自身的安全負責。
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完-
文|白禾二少
編輯|西西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