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路邊看到了一只(丨),勾起了我對過去的懷念。
羚羊作為鈴木早期引入國內市場的車型,最大的賣點其實就是便宜、經濟,在2004年那個產品匱乏的時代,羚羊的定價就已經比大多數國產車還要低。
一直以來羚羊的起售價都是4.98萬,配一臺1.3L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雖然羸弱,但勝在可靠、耐用上。
羚羊可以說是打開了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功勞車型,當年在重慶擁有巨大的保有量,5萬多落地的價格甚至要比奇瑞、長城、長安、比亞迪等品牌入門車型還要低。
雖然價格低,但羚羊作為一臺車的基本素養卻非常到位。
比如說2010年前后推出的白金版車型,定價4.68萬二手鈴木雨燕車價格,尺寸4米1,全尺寸備胎,一個主駕駛安全氣囊,雖然沒什么特別靚麗的配置,但勝在產品可靠耐用上。
永遠也不要小看可靠、耐用在那個時代的吸引力有多強。
其實12年前的國產車處于質量不穩定狀態,一臺車上萬個零部件,不是轉向問題就是懸架問題,發動機的抖動和變速箱的難掛擋,都引來了大量的投訴。
鈴木典型的G13系列發動機雖然排量小,動力肉,但真正能夠做到100萬公里無大修,早年前以羚羊做出租車的城市并不少。
和其他車型相比,羚羊沒有太豐富、主流的配置,但有一點值得夸贊,就是同級別中為數不多使用前后獨立懸架的車型,這大大提升了在5萬級產品中的舒適性能。
要知道同期的絕大多數車型還沒搞懂什么是懸架,更不懂操控到底是什么。
羚羊質量好,主要源于早期鈴木設計理念出色,質量工藝出類拔萃,在更多環節保證了裝備工藝,從源頭保證了零部件的品質,所以產品質量優異。
其實鈴木早期的車型都非常出色,作為最擅長做小車的品牌,鈴木在中國推出的車型無一不具備極強的可靠性和家用性能。
比如說當年的一代神車,日常家用油耗穩穩控制在4L左右,再高的油耗和鈴木車主都沒有關系,雖然車小但勝在使用成本低、保值率高、油耗低以及穩定性強,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再比如說,這在很多人眼里是最出色的代步車,造型時尚主流,后排空間能夠應對短期出行,同時穩定性強,5-6萬能夠買到的小車中二手鈴木雨燕車價格,雨燕符合了10年前用戶的購車需求。
可惜的是這些車型都沒有及時改款,一部分車型在后續沒有改款計劃,另一部分車型隨著鈴木的退出市場而和我們說再見。
鈴木是第一批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同樣非常神奇的是,雖然人們在消費選擇上不支持鈴木,但在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多年之后的今年,人們依然會給這個品牌給出高分評價。
人們不選擇鈴木的原因很簡單, 它沒有在新的時代中推出新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在設計、產品布局上跟不上時代需求,但,人們對鈴木質量的肯定度非常高,百萬公里不大修的鈴木實在太多,截止到目前為止,重慶依然有大量的鈴木用于出租車業務。
而這些大批的出租車有很大一批已經到了60萬公里極限二手鈴木雨燕車價格,發動機卻依然保持極好的狀態,這也充分驗證了鈴木質量的穩定性。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