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手汽車是大件消費品,但由于整個市場魚龍混雜,不少人都有被坑的經歷。此前就有消費者花了56萬買了輛事故車。
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買車的消費者也是越來越多了,在這種情況下二手車市場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手汽車是大件消費品,但由于整個市場魚龍混雜,不少人都有被坑的經歷。此前就有消費者花了56萬買了輛事故車。
如何才能精準避開二手車的“坑”?四川省消委為大家總結了“四大陷阱”以及“六招應對”
56萬買二手奧迪
兩年后換車時才知道是事故車
消費者雷某花費元購買一輛奧迪Q7二手轎車,兩年后準備用該車置換一臺寶馬轎車時,才得知該車輛曾于2014年發生過交通事故。雷某遂以消費欺詐起訴車商,要求判令退一賠三。
無獨有偶如何判斷一臺車是不是事故車,張某購買梅賽德斯-奔馳二手車一輛,出現故障維修時才得知該車先后于2014年4月和5月兩次維修如何判斷一臺車是不是事故車,存在嚴重的結構性損傷,張某同樣以消費欺詐為由訴請法院要求退一賠三。
這兩位消費者遇到的問題也是二手車的常見問題。二手汽車的車齡長短、實際里程、有無重大維修記錄等都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的,但目前二手汽車市場信息不夠公開透明,消費者知情權易受侵犯。
消費者購買二手汽車應該了解哪些信息?怎樣才不會被坑?四川省消委召開家用汽車消費欺詐問題研討會,邀請了律師代表、行業協會代表、消費咨詢專家圍繞二手汽車消費欺詐、賠償等問題進行探討。
當心二手汽車市場四類陷阱
一是低價吸引眼球,虛假車源陷阱多。消費者在網上看到二手車車況和價格非常誘人,但提出看車時,商家卻以該車已出售為借口另行推薦其他車型,發布虛假車源信息誤導消費者。
二是口頭承諾不兌現,合同條款來抗辯。有的經營者會口頭承諾“不賣泡水車、拼裝車或者維修更換過主要部件的事故車輛”,但并未在合同中約定如何判斷一臺車是不是事故車,等消費者發現問題時,經營者就諸多借口推脫。
三是車輛里程失真,車況不明。二手車里程表是否準確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應結合車輛外觀、重要部件、底盤、輪胎磨損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四是金融服務亂象多,收費項目和標準不清。有的“黑”中介會誘導消費者貸款購車,卻不清楚解釋貸款購車的各項成本和費用,待消費者簽訂購車合同并付款后,開始巧立名目、逐項收費,消費者實際承擔的費用遠高于正規機構的收費標準。
購買二手汽車謹記“六招”
第一招:做好功課,選擇正規經營者。購買前可以進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四川)”,查詢經營者基本信息,結合是否有行政處罰、是否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等初步判斷企業經營狀況及信用。到店后詳細查看商家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和經營地址等與實際注冊是否相符。
第二招:貨比三家,價貨比較很重要。多渠道了解、比對使用年限相當、同配置、同車型二手車的價格差異,對價格、車況等基本信息做到心里有數。查詢汽車維修記錄的網站和APP種類較多,消費者可以將此作為購車參考。
第三招:防范套路,不輕信商家宣傳。理性對待商家推出的優惠促銷活動,了解清楚是否在裸車價格基礎上優惠以及是否必須辦理貸款等。重點了解車輛權屬是否清晰、來源是否合法以及修理、事故、行駛里程、報廢年限等情況。要特別注意,如果二手汽車使用年限不足3年或行駛里程不足6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營運車除外)的,經營者應向消費者提供不少于3個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量保證,即汽車發動機系統、轉向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懸掛系統等出現質量問題免費維修等。
第四招:細看條款,謹慎簽訂購車合同。2006年商務部制定并實施的《二手車交易規范》規定銷售者應將《車輛信息表》作為銷售合同附件,包括“交通事故記錄次數/類別/程度”、“重大維修記錄時間/部件”等內容。如果經營者承諾所售車輛無事故、無重大維修事項,可以要求經營者在合同中明確約定。
第五招:仔細驗車,三看三驗更放心。看隨車文件是否齊全,驗證法定證明文件是否交付齊全,如《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輛行駛證》、有效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車輛保險單、繳納稅費憑證等;看重要部件狀態,查驗有無拆動痕跡;看車輛外觀,驗明有無瑕疵。
第六招:留存證據,及時有效維權。保管好購車發票、產品說明、購車合同、維修記錄、票據等書面證據以及有關聊天記錄,自身合法權益受損后要及時維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