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車身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板件或車身結構件損傷,不但會影 響車身的美觀,而且還會造成構件強度下降,降低使用壽命,嚴重 時還會影響整部車輛的使用性能,使車輛報廢。車身維修人員對汽 車車身碰撞損傷進行判斷和校正時,需要正確分析導致變形的主要 因素,確定損傷的類型以及嚴重程度,進而分析損傷對車身整體產 生的影響和波及范圍等,這也是保證維修質量的關鍵。
一、汽車車身的碰撞沖擊力判斷
1.了解發生碰撞的實際情況
實際碰撞中,兩車的相撞會產生不同損傷類型的組合(圖1)。 車身維修人員在損傷評估之前,應盡可能多地通過車主了解事故 實際發生的真實過程。 圖1 車身發生多次碰撞圖
2.分解碰撞力
分解碰撞力時可將碰撞力分解為三維尺寸上的三個值:垂直 分力、水平分力及側向分力。垂直分力可使汽車身高度的尺寸發 生變化,水平分力會造成車身寬度的變化,側向分力會造成車身 長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 車身維修人員在對車輛進行測量分析時,經常會只運用點對 點測量或對角線測量,但實際上這只是進行了長度和寬度方向的測 量,而忽視了高度方向的測量和調整。
3.撞擊力的傳遞
車身碰撞力的傳遞路徑如圖3所示。A點受到一個大小為F0的碰撞力在B點斷面形狀變化很大的部分先變形,減弱為F1,其次由C點孔洞處的變形吸收了部分沖擊力,余下F2的力改變傳遞方向至D點,減弱為F3,接著是前門柱和車頂板接合處E點的變形,使傳遞力減弱成F4,中柱和車頂板接合處F點附近的碰撞力逐漸趨于0。
二、目測診斷
當汽車發生碰撞后,車身維修人員根據受損汽車構造的類型 和碰撞的位置,對汽車受撞大小及方向進行總體評估,判斷碰撞 的擴散并由此造成的各種損傷。
1.先檢查容易識別的變形部位
沿著碰撞力擴散的路徑,按順序進行檢查。檢查中要仔細觀 察板件的連接部位,零件的棱角和邊緣等,如圖4所示。
(1)加固材料的縫隙和板件焊點
加固件、加強筋、蓋板、連接板等加固材料上的縫隙和各板 件的焊點等部位需著重進行檢查是否發生變形,如圖5所示。
(2)板件的棱角和邊緣
同樣的碰撞力,板件的棱角和邊緣剛性不同時,碰撞后的 損傷情況也不同。當剛性較小時,棱角和邊緣損傷跡象雖比較明 顯,但當能量通過附近的結構逐漸消散時其損傷跡象反而很小。反之,棱角和邊緣損傷跡象雖很小,但當能量傳遞至車身內部很 深的部位產生比較嚴重的內部損傷。
2.根據部件的間隙配合評估
如圖6所示,車門、翼子板、發動機罩、行李箱蓋等之間的 配合間隙都有一定的要求,通過觀察、對比或測量它們之間間隙 的變化可以判定哪些發生了變形。對比左右翼子板與發動機罩的 間隙情況,可通過簡單地開關車門及觀察門的準直來確定車身立 柱是否受到損傷。
3.檢查慣性損傷
當汽車受到碰撞時,質量大的部件(如發動機)的慣性會使其 向相反方向移動而發生沖擊,產生慣性損傷,故需對固定件、周 圍部件及板件進行檢查,當然精確的損傷評估還要靠精確的車身 三維測量來確定。
三、確定維修方案
1.制定修復方案
對車輛進行損傷診斷之后需要制定科學的修復方案,此階段 的主要工作是針對直接損傷、間接損傷及慣性損傷確定具體的修 復方式,如圖7所示;根據車身材料確定焊接工藝;在校正拉伸 或焊接換件過程中應考慮如何進行準確定位以確保順利修復。
制定的修復方案除了要考慮降低維修成本之外簡述碰撞事故車的檢查包括哪幾方面,還要綜合 考慮整體維修質量,無論是局部拉伸、切割和焊接,還是使用鉆 孔、打磨工具都不能對周圍部件造成影響,詳細考慮與整體修復 方案有關的因素才能讓后續的工作中有備無患。
2.對維修人員的要求
為了確保修復效果最佳化,提高客戶滿意度,車身維修人員 除了掌握車架結構、車架對碰撞能量的吸收和傳遞等方面專業基 礎知識外,還要熟知碰撞損傷程度、更換及修理部件,同時還要 確定修理方式、選用設備工具以及各種操作規范化等。
3.免漆凹陷修復方案
免漆凹陷修復技術是運用光學、力學及化學等多方面技術原 理,對未損傷車漆的凹陷部位通過局部的特殊工藝進行修復,避 免了烤漆所造成的漆霧、流掛、色差、色變、桔皮等缺陷,無需 傳統的鈑金、噴漆就可以達到幾乎100%復原,如圖8所示。它操 作雖簡單,但可以讓車輛恢復原有狀態,極大縮短了修復時間簡述碰撞事故車的檢查包括哪幾方面, 具備傳統鈑金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免漆凹陷修復存在一些缺 陷,例如,凹陷發生的部位不同簡述碰撞事故車的檢查包括哪幾方面,維修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個別 部位因內襯和加強筋等問題,導致維修難度過大,甚至需要破除 才能方便維修,也可能產生無法維修的情況。
4.車身嚴重損壞的維修方案
根據車身損壞的嚴重程度,維修方案應做適時調整。車身嚴 重損壞時應先對損壞件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修理計 劃。修理計劃完成后需要將裝飾件及結構性部件拆除完,接著進 行車身定位、校正車身底板、立柱及裝飾性材料。結構性部件安 裝要在防銹處理、涂裝后進行,詳細步驟維修方案如圖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