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四射,基情滿滿的下午,東哥穿上了在某寶斥巨資50塊購入的帶車標Polo衫混入汽修廠內部“溜達”,四處尋覓果不其然發現了一輛菊花被干翻了的豐田威馳正在等待維修。
對于這種程度的事故,保險公司是不會把車報廢然后賠你整輛車的,所以修是唯一的辦法。不服?你咬我啊!
修理方法大概就是把整個車屁股切下來,然后重新焊一個新的臀部上去。至于修完還安不安全結不結實耐不耐操什么的,保險公司不管,4S店修理廠也不會管。大家都挺忙的,是吧?
情理不容polo事故車,意料之中,一個月后當我再次潛入那家修理廠時,這輛車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車尾黑色的部分全都是新換上去的,還沒有噴漆。不僅是車身覆蓋件,這輛車的后縱梁也被切斷,后懸掛固定點以后整個全都是新焊上去的。
拉近一點兒看,原來受撞擊潰縮的車尾沿著C柱上緣和后門門邊被整個切下,然后再把新的車尾沿著原來的位置焊上去。原本整個車架是一個整體,但現在僅僅通過C柱、底大邊和后縱梁的焊接點和后座底下的一塊鐵皮連接著。焊接后的C柱和底大邊會成為全車最脆弱的部分,如果側面受到撞擊,焊接的地方會最先斷裂。這就像給骨折病人的斷腿擰了個螺絲,可區別在于骨頭能長好,車殼長不好啊!
右邊也是一樣,甚至更嚴重點,車門也跟著一起更換了。門檻底大邊也是直接切下,對齊之后會焊上。C柱和底大邊原來都應該是一體沖壓的,現在可好,割完了焊,焊完了磨,磨完了噴漆,表面上看著跟沒事兒似的,苦悶的內心只有它自己才懂。
這是從后備箱往里看的樣子,黑色的地方全都是新的。右側的輪廓也是新的,會和上面的支架焊接在一起。不過這架子割的明顯比左邊少了一塊呀,哎管它呢,反正裝上又看不見。
這是從上往下看的后排座的位置。空著的那塊地方原本是裝座椅的,過后會重新用鐵皮補上。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實這輛車完全就是被切成兩半的,原本應該是一體的車身被來了個腰斬,再用點焊的方式焊在一起。
再放幾張圖,這幾張都是比較清晰的能看出是什么部位的。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polo事故車,原車車身的很多部分本來也是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的呀?是呀,可是焊接機器人焊的和汽修廠工人拿電烙鐵焊的能一樣么?后者既不能保證精度,也沒法保證焊接質量和強度,甚至有可能虛焊、脫焊。腰桿這種東西,還是先天的好。受了傷多少位帝皇丸都補不了啊!
汽車的頭尾在撞擊中會潰縮以吸收沖擊力,使乘員的乘坐空間盡可能不受壓縮。駕駛艙原本應該是一輛車最結實的地方,現在卻變成了最脆弱的地方。如果這輛車再次受到撞擊,首先斷裂的地方就會是中間重新焊接的地方,后排乘客最先遭殃,前排司機就只能依靠檔把上的珠串保平安了。
像這種撞擊邊緣的東西,能不動的就懶得動了。敲敲打打掰回來,接著用吧。反正裝上了座椅之后這里也看不到。咦?我這座椅兩邊兒高低怎么還不一樣?
反觀這輛車的發動機艙,真的是異常工整polo事故車,簡直就是新車成色。東哥能想到如果將來有一天這輛車流到了二手車市場,那些只會掀起機蓋裝模作樣這瞅那瞅的老司機一定是提拎著褲子流著口水贊好貨。不僅“老司機”,甚至很多車販子都是外表工整就稱作“板正”。“哎呀臥槽這車多板正啊!”
其實這臺車修復好之后,可能給很多車販子看也看不出來什么端倪。什么?上架子?上架子不就露餡了!
這輛車的焊接點會經過打磨,然后整個車尾會進行噴漆。因為車尾用的都是新零件,所以如果漆面厚度控制得當的話,是可以做到和原車漆面近似的厚度的,就算借助漆膜儀的話,不十分仔細的掃也發現不了什么問題。
東哥對待二手車的態度是不管面上成色如何,上臺架是必須的!上臺架可以很容易的分辨這類“大切車”。當然也很多經驗老道的評估師看細節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比如扒門框膠條,或者把后備箱蓋墊兒全扒了。
其實這類的修復,車主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可是沒辦法,保險公司不給你報廢啊!他只給你賠個修車的錢,你說你怎么辦?去4S店也好、上汽修廠也好,車主其實真的是比較無奈的。
修完了車,車主心里有疙瘩肯定不能再繼續開了吧,這車就變成二手車賣掉了。其實車主也不是有意“坑害社會”的,那車上或許還有一些“震蕩江湖”的往事值得回味。可如果車主當了圣母婊,誰又來可憐他們呢?至于汽修廠、4S店,這么掙錢的活兒,我為什么不干?
所以,你有沒有意識到,二手車市場里事故車多的根源在哪里?
來,誰說二手車事故多的根源是評估師嘴欠的,你粗來,我們聊一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