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09月30日 03:19 人民網-市場報
本報記者 劉勇
從10月1日開始,黃標車不能進北京市區行駛,而今年國內又有幾十款新車上市,數十種車型的價格調整,這些因素有力地拉動了二手車市場的交易。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全國145家舊機動車交易中心(市場)統計,2003年上半年共交易二手車輛,同比增長10.6%買一輛二手車全部下來多少錢,其中轎車輛,占總銷量的33.88%。二手車交易活躍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記者日前在北京一家舊車市場,遇到了前來賣舊車的宋先生,從而目睹了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全過程。宋先生打算賣掉陪伴自己5年多的1.6升富康車,換一輛東風雪鐵龍新出的賽納2.0,于是駕車來到這家二手車交易市場看行情。這里擺放著進口和國產的多個品牌的二手車等待出售,其中有輛與他的車同年的富康1.6升標價為6.68萬元。他覺得這下心里有底了:我的車至少也值這個價兒。
當宋先生在與這里的二手車經紀人見面交談時,對方給出的收購價格,卻比他的預期低了至少1萬元,這筆賣舊車交易沒能成交。
目送宋先生駕車離去,二手車經紀人坦言苦衷:“您總得給我留出賺錢的縫兒吧,我把車收了,不是轉手就能賣出去。先得把車上的毛病收拾好,把里里外外弄干凈,然后擺在市場的攤位上,等著買主出現,這是有開銷的。買主什么時候出現,誰也說不準,也許一個星期,也許仨月。等遇見了買主買一輛二手車全部下來多少錢,人家還要跟我討價還價,有的還提出讓我們把過戶費也墊上。現在新車的價格下降也不算新鮮事兒,新車價格一跌,沒來得及出手的舊車跟著就得降,所以干我們這一行,也是有風險的。”
記者在另一家二手車交易市場的院子里,看到二手車商是如何把一輛灰頭土臉的舊車收拾得煥然一新的。掀開汽車的發動機罩,幾個“小師傅”用牙刷和清潔劑一點一點地清洗每個部件上的灰塵和油垢;車門打開,坐椅拿下,清掃車廂內犄角旮旯積存了多年的臟東西,儀表版的清洗更加精細,絕不同于平常洗車那樣用抹布擦一擦了事;換上嶄新的地膠,摘下陳舊的車膜。雖然這只是清理了外表,但車跟“換了一個人似的”。
二手車商掙的絕不只是這點辛苦錢。畢竟這點粗活值不了多少錢。買賣二手車的人什么樣的都有。有的剛買了一輛桑塔納2000,沒過多久趕上生意順利,賺了錢就急于換更高級的帕薩特;有的人送來開了沒幾年的進口風度、佳美,因為急等錢用,要把車子賣掉;還有的是機關單位把使用多年的奧迪、奔馳淘汰下來,也送到二手車市場,這些人來賣車,不一定都那么精打細算。而需要二手車的人中,花十多萬元買一輛老奔馳的人,也許更看重的是裝點門面,他怎么也想不到車商收購時只花三五萬元。精明的車商可能賣一輛二手車賺七八萬元買一輛二手車全部下來多少錢,但也會趕上賣不出去砸手里的時候,甚至有一些車商因為沒有賺到錢而關張的。在這里,更多的是憑眼力、經驗和信息掙錢。
收購二手車的人,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最終用戶,他們把車收上來是為了賣出去,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他們在與車主談判中會不斷地給車挑毛病,甚至把人家的車說得“一無是處”;但當他們在向新的買主推銷二手車時,又會把同樣一輛舊車夸成“一朵花”。
在二手車交易市場,有許多車商在同一個場地內收購舊車,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所以車主在出售自己的愛車時,如果肯花時間多方訊價,可能會以一個比較公平的價格把自己的車出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