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有個朋友來問我,一輛二手A4和一輛二手 C200選哪一個?我詳細問了下,一輛是2013年的A4一輛是2014年的CLA,售價一個15萬左右一個16萬左右,里程基本都在10萬公里左右了。
要問我是如何回答的,罵就完事了——“把腦子當核桃,放門縫里夾了?”
畢竟現在15萬左右可以選擇的新車太多了,科技配置肯定是碾壓六七年前的A4和CLA的,就算三大件上BBA有著一定優勢,但都開了10萬公里了,而且作為二手車車況到底如何沒人敢保證——懂的自然懂。
但是即使我好言相勸之下,那位朋友依然油鹽不進,我也不好多勸,以自己對二手車不夠了解為由不做推薦,讓他自己琢磨去了。
但這也成功勾引起了我的興趣,二手車市場雖然沒有前幾年火熱了,但依然有不少人熱衷于選擇二手車,特別是二手的BBA。這到底是圖個啥呢?我為此做了一下功課。
為何偏愛二手BBA
國內消費者買車啊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兩個字——“面子”。就算知道車子是消耗品,不像房子會升值,車子買來就過戶就貶值,但大家依然對于買車樂此不疲——彰顯身份嘛。
雖然說車輛相對房子來說,售價相對不那么離譜,但如果是奔著面子,要上到BBA的C級、3系、A4這個級別,大多家庭雖能承受,但還貸壓力還是會略大——畢竟還有房貸嘛。
所以說很多人會和我朋友一樣,考慮買一輛二手的BBA,也算情理之中,我朋友當時說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換車不可能越換檔次越低嘛。”
很多人就是基于這樣一個思維選擇了二手BBA,倒也在情理之中,當你該換車的時候,手頭又不夠寬裕,換一輛同價位的車會覺得換得沒有意義,上一個檔次的吧,手頭也不夠寬裕。這時候二手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呢,其實還有個問題便是——保值率。BBA的車型保值率以奔馳C200為例,在第四年都能保持在60%左右,第五年到第七年基本還能夠保證在50%以上。
換而言之,如果你買了輛開了四年的二手奔馳C200,開了三年再賣掉,也只貶值10%左右。要是新車的話,買來第一年保值率基本就是不到80%了,開一年貶值20%,和開三年貶值10%,這筆賬不難算。
二手車可以選,但要謹防陷阱
對于二手車的什么泡水車、事故車,其中門道太多,我個人也不是專業做二手車的,專業人士辦專業事,有這方面需求大家可以去詢問相關專業人士,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這里要強調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注意手續的完整性,一般來說你二手車完整的手續應包括:車輛登記證、購車原始發票、行駛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車主身份證明及交強險等。
如果車輛登記證、行駛證缺失且未及時補辦,那么該車可能是“黑車”,甚至是“抵債車”,這種車一般車身各處藏著若干GPS,可能你今天買車,明天車子就被別人開走了。
手續不完整可能還會涉及到違法記錄、稅費、保險等等一系列陷阱,所以說二手車雖然說是不錯的選擇,但選擇二手車時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帶上一個懂二手車門道的朋友,仔細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