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根據網傳的一段監控視頻顯示,一輛載有兩人的黑色摩托車從畫面中駛過,后方跟著一輛拉著警報的白色警車,幾秒后畫面外發出“砰”的一聲。另一段網傳視頻則顯示,有兩人“躺”在公路上,“仰躺”的是一名年輕男子,滿臉是血,另一人身穿白色上衣,臉朝地面俯身“躺”著。兩人附近有一輛倒地的摩托車和一輛車頭破損的大客車,地上到處是車輛碎片。有網友反映稱該起交通事故疑似因交警追車造成摩托車與一輛客車相撞,造成摩托車駕駛人和乘客死亡,目前官方已依法開展調查工作。
11月1日,桑植縣“10?30”事故聯合工作組通報:2023年10月30日8時許,桑植縣瑞塔鋪鎮楊家洛路段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摩托車駕乘人員胡某和石某當場死亡。事故發生后事故車處理律師,桑植縣迅速成立事故聯合工作組,開展事故調查、善后處理、執法監督等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若調查中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律師解讀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時有發生,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交通事故發生以后,涉事各方應該根據交通主管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書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該案中,摩托車與大客車相撞事故車處理律師,造成兩人死亡的惡果是讓人悲痛的,事故的原因還在調查過程中,貴州恒權律師事務所代先權律師給出以下法律解讀:
向上滑動閱覽
一、發生交通事故,事故雙方的責任一般如何劃分?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做出事故責任認定后,受害人一方在不同責任下,可以得到哪些賠償?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受害人在受到傷害后可以獲得相應的民事賠償:賠償范圍包括但不限于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具體如下:
(一)受害人無責,對方全責,受害人可以全額獲得前述的賠償。
(二)受害人主責,對方次責。受害人可以獲得前述的賠償,但是受害人自己需要承擔主要賠償責任。
(三)同等責任。受害人可以獲得前述的賠償,但是需要承擔50%的賠償責任。
(四)受害人次責,對方主責。受害人可以獲得前述的賠償,但是需要承擔次要的賠償責任。
(五)受害人全責。受害人全責的情況下,不能獲得賠償。備注:在具體的個案中,如果涉案車輛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險,受害人可以直接從保險公司獲得相應的民事賠償,保險不足部分,由侵害人承擔。
>>>>
相關法條延伸學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事故車處理律師,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律師建議
摩托車相較于其他機動車輛安全性能更低,遇到交通事故時發生危險的概率更高。廣大的司機朋友在駕駛摩托車時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增強安全意識,杜絕發生違法違章駕駛的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