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輛6萬多元錢的二手車,因為辦了貸款,最后竟然要多花近2萬元。”劉女士購買二手車想要付全款,而銷售方強烈推薦貸款,劉女士糊里糊涂地辦理了貸款,沒想到還款時,她發現自己名下莫名其妙多出一筆1萬多元的貸款……這是怎么回事呢?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調查。
買二手車強烈推薦貸款
去年8月底,大連市民劉女士在后鹽一家二手車行看中一輛二手轎車,價格為6.2萬元。“這輛車車況不錯,價格也合適。”劉女士說,“當時我想付全款,但業務員一再建議辦理二手車貸款,還說貸款沒有其他費用,利息只有8厘左右。
我考慮了一下,因為利息確實不高貸款買二手車,而剩下的這筆錢我還可以進行投資,于是就同意了。”
劉女士說,當時車行幫她找來了一位專門做二手車貸款的業務員,“開始我以為業務員是銀行的,后來才發現是一家貸款平臺的。”劉女士說,她當時交了1.15萬元首付款,而她買的車總價為6.2萬元,劉女士以為自己只需要貸款5.05萬元。
辦理貸款過程中,劉女士發現對方根本不向她提供紙質合同,操作也大多在手機上進行,劉女士就這樣糊里糊涂地依照業務員的要求在合同上簽字。
過程中,劉女士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她的合同上車價竟然為7.79萬元,而她的首付竟然變成了2.39萬元。
劉女士當即提出質疑,“業務員說沒事,就這么填,還說反正我也沒拿這么多首付,我當時就信以為真了,也沒當回事。”
此外劉女士發現這份合同上她實際貸款金額為5.4萬元,比她實際貸款數額要多3500元,“業務員說多出來的是GPS費用,我當即提出質疑,因為開始說沒有其他任何費用,后來經過協商,對方答應給我返2000元,我也就同意了。”
名下莫名多出1萬多元貸款
手續辦完后,劉女士每月開始正常還款,很快她發現自己的貸款金額“有問題”。“每月還款的本金和利息要多出來幾百元錢。”劉女士此時了解到,當時幫她辦理貸款的業務員隸屬于一家貸款平臺,而實際貸款資金來自銀行。
劉女士隨后從銀行方面查詢到了自己的貸款記錄,發現在她貸款5.4萬元的同時,還有另外一筆1.19萬元的貸款。
莫名其妙多貸了1.19萬元,劉女士隨后找到了當初為她辦手續的業務員,“對方剛開始說這筆錢是‘前置利息’,說是怕我提前還款,如果我還款滿一年這筆錢會退給我。后來我咨詢銀行才知道這就是一筆正常貸款,不會存在退款情況。
后來我再去找業務員,經過追問,對方承認這筆錢有點類似‘服務費’。”
此時劉女士才發現自己被“忽悠”了,“這1.19萬元就是一筆貸款,而且已經算到首付款里面了,合同上面多出來的首付款就包括這筆錢。”劉女士說,加上這1.19萬元以及利息,她買的這輛車最終要多花近2萬元。
至于多貸的1.19萬元,到底是被二手車行拿走還是被貸款平臺拿走,劉女士至今也沒弄清,“搞不好兩家都有份。”另外,對于這筆多出來的貸款,劉女士是什么時候簽的字,她也弄不明白。
根據劉女士提供的電話號碼,記者聯系了貸款平臺的業務員,試圖了解劉女士多出來的一萬多元貸款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記者剛把劉女士的情況說完,對方稱自己有事,隨后掛斷了電話。
■記者調查
購二手車應該警惕“套路貸”
記者調查發現貸款買二手車,和劉女士情況類似,通過貸款平臺貸款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還有不少,有些也存在“多貸”情況。業內人士表示,辦理二手車貸款手續時,業務員大多在消費者沒有獲悉合同細節的情況下,誘導消費者簽字,而各種“意想不到”的收費馬上就隨之而來,最終使消費者權益受損,“這都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另外貸款平臺不提供紙質合同,消費者很難維權。”
同時,在二手車交易市場上,提供貸款服務的貸款平臺大多不是本地企業,規模也都不大,經營狀況很不穩定,常出現貸款平臺“跑路”“失聯”等情況。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在汽車金融領域,存在各種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如大多汽車信貸擔保公司都不給消費者提供正規憑證,使消費者缺乏有效信貸證據;汽車信貸擔保公司在辦理汽車貸款前不如實告知消費者其貸款內容的真實情況,并采取各種手段,借口消費者違約,讓消費者承擔不合理的損失等,都是汽車金融市場中的不合理現象。
同時中國消費者協會還指出,涉訴汽車信貸擔保公司的經營范圍里,多數沒有金融服務類項,也不具備相關資質,嚴重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
遼寧青松律師事務所的王金海律師介紹,近年來,關于二手車貸款方面的糾紛逐漸增多,而大多數糾紛,問題都出在合同上。貸款平臺往往會在貸款合同和細節上做手腳,而消費者的防范意識不足,盲目簽合同,往往導致在后續的維權上失去主動權,想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就困難重重。
王金海律師提醒,消費者在進行分期付款或者貸款消費的時候,一定要嚴防貸款平臺設下的各類“陷阱”。尤其是涉及合同的問題,要明確好具體條款和各方責任,不能馬虎對待,草率簽訂,必要時也可錄音,為日后維權留好證據。
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應及時考慮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以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貸款買二手車,還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法律訴訟解決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