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湖北省宣恩縣人民政府新聞辦發布情況通報,16日11時19分許,宣恩縣珠山鎮獅子關景區一商務車從水上浮橋落水,車上載有8人,3人脫險上岸,5人搜救上岸后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景區已暫停營業。據公開信息車輛安全事故對照檢查,該“水上浮橋”在獅子關景區被稱為“廊橋遺夢”,游客可自駕通行。不少網友分享稱,車輛駛過帶起水面漣漪,猶如車在水上漂,讓人驚艷。不少網友認為這個旅游項目的安全隱患太大。
?宣恩新聞網
事發視頻片段廣泛流傳,使得這起重大事故對于人心的沖擊,尤顯強烈。飛來橫禍、生命隕落,由此所牽出的,必然是公眾關于安全性的深刻擔憂。盡管事故原因尚未有明確結論,可是從已經曝出的蛛絲馬跡不難判斷,“安全隱患”或許早已埋下。只是很多時候,一些地方深陷于“沒有出事就不會有事”的鴕鳥思維內,最終付出了沉重代價。之于此,當地文旅局在發布的“停業通知”中,也直言不諱地有所提及。
此次釀禍的“網紅浮橋”,據稱“7年未發生事故”。七年和一次事故對比起來,從概率上來說似乎是“風險很低”的,或者約等于就是“安全的”。然而,就算是個案,帶來的生命消逝也遠不是冰冷的“百分比”所能體現和衡量的。某些意外事故,就算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其一旦發生,于當事人而言也許就是滅頂之災。盡管說在正常公路上開車也可能發生事故車輛安全事故對照檢查,可其畢竟是基于必要社會活動的“必須通行”。與之相較,開著車過網紅浮橋,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開車經過網紅浮橋,蕩起漣漪陣陣,這顯然是為了游藝、消遣,并不是出行所必要的。若非默認“絕對安全”,游客想必是不會以身犯險的。很長時間以來,這一網紅浮橋對外塑造了某種“絕對安全”的假象,乃至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殊不料,一朝出事,追悔莫及。需要說明的是,就算對比公路交通事故車輛安全事故對照檢查,網紅浮橋但凡出事,其致死風險、救援難度、當事人存活率,也明顯要嚴峻得多。而另一邊,則是景區運營方并沒有配置足夠的安全設備和救援力量,來保障游客安全。
我們知道,一項設施的安全性,有設計指標和實證指標之分。對于網紅浮橋,同樣需要追問的是,在常年使用后,其會不會由于材料疲勞等原因,導致局部載荷結構失效?或者說,是不是存在由于特定受力分布引發車橋耦合效應的可能性?事實上,“浮橋”通常都是作為野戰、搶險等緊急狀態下渡河的臨時性通行方案而存在的。將之作為長期性、高頻率使用的旅游行車橋梁,本身就是“場景錯配”的。
近年來,許多景區打造網紅設施,比著賽著求異求奇、標新立異,“驚險刺激”的閾值越來越高,“安全可靠”的標準越來越松。不扭轉這種畸形的行業發展觀,類似的事故必然很難徹底杜絕。(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