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最常見?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最容易被疏忽?哪些交通違法行為最危險、最易引發交通事故?
在今年的122全國交通安全日來臨之際,交警部門總結出最常見、最易引發交通事故的10大危險行為,提醒大家“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
危險行為1 駕車隨意變道
隨著道路上車輛的增多,個別駕駛人不注意文明禮讓,在多車道路段交匯及匝道匯入主線合流處“見縫插針”,或在路上隨意變道、頻繁變道甚至強行變道,有的連轉向燈也不打,使得原本擁堵的路況變得更差,還易引發交通事故。
交警提醒
開車時應提前看清路面標識,不搶道、不隨意變道。在支路上行駛的車輛要禮讓干道上的車輛先行。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車輛違停發生交通事故誰責任,應依次交替通行。開車時注意保持平和心態,不“路怒”,不開“斗氣車”。
危險行為2 開車門不注意觀察
因開車門不當而導致的交通事故十分常見,特別是早晚高峰時段,在學校、工廠等人多擁擠的地方,機動車停車上、下人時,因為乘客開門動作突然,往往讓過往行人、非機動車難以防范,因此造成的碰撞也往往比較嚴重。
無論是駕駛人還是乘車人,開門上、下車時都要格外留神,否則發生交通事故都要承擔相應責任。
交警提醒
駕駛人和乘客可用“兩步法”開門下車。下車前,可先通過車窗或后視鏡觀察汽車周圍環境,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車門打開一條小縫。然后,再次觀察汽車周圍,若安全,則正常打開車門下車,并快速關上車門。
危險行為3 開車、過馬路使用手機
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駕駛機動車時接打電話、發微信、刷視頻等交通違法行為增多車輛違停發生交通事故誰責任,這些行為都會分散注意力,導致駕駛人視野變窄,對周邊路況的感知能力下降,堪稱安全駕駛的大敵。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行人在過馬路時也會做“低頭族”,這也成為交通安全新隱患,已經有不少人因此而發生事故。
交警提醒
開車時,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確實需要使用手機,可以將車停在安全的地方再使用。
行人過斑馬線時玩手機,會因為看不到來往車輛而發生危險;同時,走路慢吞吞也妨礙通行效率。因此,走路切忌玩手機。
危險行為4 行人橫穿馬路
雖然大家都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但總是有些人為了省事、圖方便,放著幾步路遠的地下通道、人行天橋、斑馬線不走,直接穿過車流、翻越護欄、橫穿馬路。
特別是晚上,能見度進一步降低,橫穿馬路的危險成倍增加。因為行人橫穿馬路、翻越護欄,常迫使機動車突然遭遇險情而應對不及,極易造成車輛碰撞、刮擦事故,使交通愈發混亂、擁堵。
交警提醒
行人在通過路口或橫過道路時,應當走人行橫道、天橋、地下通道等過街設施,切記不要翻越隔離護欄,勿拿生命去冒險。
危險行為5 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
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走機動車道,尤其是與機動車穿插混行,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但是,很多非機動車騎行者為了自己方便,拋開各行其道的交通規則,極易發生危險。同時,逆行、闖紅燈、隨意變道、違法載人、不戴安全頭盔等,也是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經常出現的交通危險行為。
交警提醒
非機動車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按道行駛。在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要按照信號燈指示通行,不闖紅燈、不搶道;若夜間出行,最好在車身周圍顯眼位置加貼車輛反光貼,以保證自身安全。
危險行為6 車輛違停
車輛違停是常見的交通違法行為之一,由此引發的交通堵塞及相關事故也屢見不鮮。
特別是在一些小區出入口、擁擠路段,違停車輛或造成交通堵塞,或占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把非機動車、行人擠到機動車道行駛。違停還可能遮擋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視線,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交警提醒
駕駛人應將機動車停放在規定地點,如果因違停車輛影響通行而發生交通事故,即便沒有發生直接碰撞,違停者也要對事故負有一定責任。特別是在黑暗路段違停車輛,一旦發生非機動車嚴重碰撞事故,違停者可能要承擔較大的事故責任。
危險行為7 無證駕駛摩托車
摩托車的車型定位屬于機動車,上路行駛不但需要有行駛證,駕駛人還需要持有相應的駕駛證。
當前,有部分人并未取得摩托車駕駛證便駕車上路,由于安全意識淡薄、駕駛技能生疏、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認識不到位等原因,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交警提醒
騎摩托車應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杜絕無牌、無證駕駛;摩托車上路時應走機動車道。有劃分摩托車道的,要走摩托車道;沒有劃分摩托車道的,一般靠右側車道在路邊行駛。
危險行為8 不遵守信號燈
“紅燈停,綠燈行”,車輛、行人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依次交替通行,才能保證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但是,許多人出于“爭分奪秒”的原因,在面對非綠燈信號時,忍不住要“搶”“闖”而行。而不遵守信號燈發生的交通事故,往往是傷亡后果最嚴重的。
交警提醒
黃燈亮時莫搶行。當路口亮起黃燈時,不少車輛會選擇加速搶行通過路口,極易與斑馬線上的行人、綠燈放行的車輛發生沖突。
行人在一些大的路口過馬路,在第一次綠燈亮起時,需要先到達道路中央的“安全島”,第二次綠燈亮起時再走剩下的路程,這種情況下,行人不要著急,等一等才能確保安全通過路口。
危險行為9 超載超員
除了貨車、旅游客車、微型面包車,有部分自行車、摩托車、個別私家車也經常出現超載、超員現象。超載嚴重影響車輛制動和操控性能,易發生制動失效、制動距離加長、爆胎等交通事故。
這種危險駕駛行為,即使是出現嚴重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也可以選擇拒賠。
交警提醒
根據相關規定,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僅限后座載1名12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不得載人。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請遵守交通法律法規,開車時不要超載,騎非機動車時也不要超載,同時自覺抵制乘坐超員車。
危險行為10 飲酒后駕車
現如今車主們都是“談酒色變”,但總有人心存僥幸,覺得危險不會找上自己。實際上,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飲酒駕車的人極易反應遲鈍、動作失調、昏昏欲睡車輛違停發生交通事故誰責任,更可能因“飲酒壯膽”而做出逆行、超速、逃逸等特別危險的交通違法行為,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交警提醒
平安出行,駕駛人切記“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值得注意的是,酒后駕駛摩托車也屬于酒駕,“喝酒后睡一覺就可以開車”“在停車場挪車沒關系”等觀點也都是錯誤的。
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具有酒駕或逃逸情節的,在交通事故認定時,通常要負較大的責任,并承擔更多的民事賠償責任。
交警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知危險會避險,要堅決抵制交通違法行為,共同為營造安全、文明、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而努力。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