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市場中各式各樣的汽車品牌和各式各樣不同的車型,熱門車型銷量高那屬于是找對了市場方向,并且價格、品牌、口碑和產品都符合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因此就能夠獲得比較好的銷量表現。而一些比較冷門的品牌或是冷門的車系,可能銷量表現比較弱,但每個月還是至少能賣出幾十臺。
可能對于某一款車你會這么評價:這車誰買呀!但實際上,在買車這個事情上,不同的人對此都會有著不同的見解,有的人認為銷量好的車,肯定是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產品,而且大家都非常認可它,但有的人卻比較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隨大流,就喜歡一些比較特別的產品或者車型。
買新車,還是買二手車,關于這個話題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市場中大部分都會更偏向買新車,感覺各方面都會更有保障,更加省心,車里一切都是新的,用起來感覺更干凈更舒適。
另外則會有一部分更傾向選擇二手車。首先因為二手車價格普遍會比新車便宜,其次是二手車可選擇范圍更廣泛,因為結合不同車齡、不同車況的條件下,同樣一個預算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買一輛二手車,用幾年再賣出去,這期間的車輛貶值率一般都會比買新車要低一些,能縮減用車成本。
當然,買二手車大家最關注的肯定就是車況了,車況這個名詞囊括了許多方面,包括一輛車的三大件運作情況、車輛是否有過事故、外觀內飾等成色如何等等。特別是關于一輛車是否有過事故,事故導致車輛受損如何,對待這一點大家肯定都是比較謹慎的。平時小剮小蹭也叫事故,撞的看不清啥車了也是事故,如何區分事故車,以及事故車到底如何認定呢?咱來聊聊這個話題。
對于事故車的認定其實國家是有相關的標準的,咱們在國標中可以查閱。那么一般來說在選購一輛二手車的話,我們要怎么樣看待它的事故呢?首先車輛從大體上來說分為覆蓋件和結構件,覆蓋件就是車輛外觀包覆的配件,比如前后保險杠、引擎蓋、尾箱蓋、車門等等,這些是車輛的覆蓋件。而結構件就是車內A、B、C柱、避震懸掛以及底盤的大梁,也就是俗話所說的二梁六柱四懸掛。
那么法律意義上的“事故車”認定標準就是結構件由于碰撞,造成變形、扭曲、焊接或者更換等缺陷,就可以被認定為事故車。而覆蓋件的損壞和更換,實際上并不能在法律上被認定為“事故車”。因為結構件被損壞,車輛的整體剛性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在下一次碰撞事故中對于保證車內乘客的安全能力存在較大隱患,因此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事故車還是不碰為好。
除了單純的碰撞事故以外,還有一些情況是從法律意義上將會被認定為“特殊事故”的。比如車輛被水浸泡或是被火燒,也是一種事故。那么在國標中就明確表示,車身經水浸泡超過車身二分之一,或積水進入駕駛艙的車輛。車身經火焚燒超過0.5平方米,經修復仍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達到上述條件的也被認定為重大事故車。
我們在選擇二手車的時候,都要欲購車輛的手續、年份、公里數、配置以及成色這些方面進行初步了解,符合了選擇需求之后,就要對車輛的車況、運行狀態以及車身結構、是否有水泡和火燒等,這些肉眼比較難看到的方面對車輛進行了解。車輛除了通過舉升后觀察車輛本身的狀態以外,最好還是查一下車輛的維修保養記錄和出險記錄。
盡可能地還原出車輛在之前使用過程中,所出現事故的嚴重程度,這樣我們才能結合車輛價格來判斷是否值得購買。如果不是專業的二手車鑒定評估員,我們在買車的時候也可以要求賣方或者自費請第三方專業團隊來對車輛進行查驗,并出具專業的檢測報告,這樣對消費者來說也能夠多一重保障。
現在二手車市場中也會有一種叫“瑕疵車”的說法,這些車輛實際上之前發生的事故并不嚴重,但是傷及了車內的結構件,比如水箱框架或者后方車尾進行過修復等,雖然無法通過第三方檢驗的,但實際上對車輛安全又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類就被稱為瑕疵車,而這類車型的價格也相應會比精品車況的車要更加便宜。
二手車的價值一般是一車一況一價,即便是同年份的車,但是經過了不同的使用情況之下,二手車的價格也會有些出入。最主要的的是買車的時候不要被不良商家坑騙,用合理的價格買到車況較好的車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購買二手車時的合同內,也要注明車況。根據不同人買二手車不同的需求,有些只需要價格便宜,有事故也能接受,但對于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說,選擇車輛過往歷史有著比較清晰記錄,并且車況較好的二手車,還是更加穩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