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萌
一筆汽車分期貸款,讓楊先生對招商銀行從“無比信任”到“憤而投訴”。
近日,楊先生對新浪金融曝光臺投訴稱,在招商銀行客戶經理“3.5%年化費率”刻意誘導下,辦理了實際年化利率為6.6%的汽車分期貸款。此外,招商銀行不僅以“年化費率”偷換“年化利率”概念,而且在辦理流程中也存在諸多瑕疵。
“這明顯是給消費者挖坑”,楊先生質疑招商銀行此舉欺騙消費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違反了央行要求“所有貸款產品應明示年化利率”的相關規定。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用“年化費率”替代“年化利率”,完全是偷換概念、誤導消費者。
年化利率不明示、
辦理流程存瑕疵?
今年5月車輛可以抵押給銀行貸款嗎,楊先生購買特斯拉時,被工作人員介紹辦理相關貸款業務,沒想到卻因此陷入了與招商銀行的“拉鋸戰”之中。
楊先生回憶稱,特斯拉工作人員在明確了他的購買意愿后,將他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聊。聊天群中除了楊先生,還有一名姓尤的女士。據介紹,該尤姓女士為招商銀行客戶經理,而招商銀行信用卡是特斯拉官方合作的金融機構之一。
圖源:特斯拉官網
原本不打算貸款的楊先生“一頭霧水”。在聽到尤經理的介紹后,楊先生表示自己并不需要貸款,如果足夠便宜可以考慮,并詢問了相關利率情況。
圖源:楊先生提供
聊天記錄顯示,尤經理對楊先生表示,“3年年化費率在3.5%左右,比如貸款10萬,總利息就為元”。隨后,楊先生問“3.5是所有的費用成本吧”?尤經理對此表示肯定。
在尤經理的熱情推銷下,楊先生決定通過尤經理辦理了18萬元的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楊先生表示,在辦理過程中,尤經理曾向楊先生索要驗證碼。據楊先生描述,當時自己因怕隱私泄露等顧慮特地詢問可不可以自行操作,但尤經理表示,楊先生若不轉發驗證碼,該貸款業務則無法辦理。
圖源:楊先生提供
雖然楊先生心存疑惑,但出于對招商銀行的信任,還是將驗證碼發給了尤經理。很快,楊先生的貸款業務辦理成功。但事情遠不像楊先生想象中這么簡單。
經同事提醒,楊先生發現,尤經理所告知的3.5%并不是自己理解的“所有費用成本”,而是年化費率,而實際需要支付利率應為“年化利率”。隨后,楊先生聯系尤經理詢問,尤經理卻“改口”稱自己的表達失誤,楊先生辦理的貸款年化利率實為6.6%。
“作為普通消費者,哪里分得清年化費率和年化利率呢?”楊先生指出,當自己問到所有的費用成本時,尤經理已經表示認同,“這明顯就是在給消費者挖坑”。
貸款合同查不到,
實際年化利率6.6%?
為了搞清真相,楊先生想找下自己的訂單信息和貸款合同。但是,楊先生登錄招商銀行APP及官網,都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最終,楊先生從自己的郵箱中找到了一份《招商銀行信用卡汽車分期交易確認函》。
圖源:楊先生提供
確認函顯示,楊先生汽車分期業務分期總金額為元、分期期數為36期(月)、分期手續費率為10.500%車輛可以抵押給銀行貸款嗎,應向招商銀行支付汽車分期業務分期手續費總金額為人民幣.65元。
楊先生發現,確認函中又出現了一個專業術語“手續費率”,而此前客戶經理并未進行過任何告知。
那么,“分期手續費率”又是什么?“年化費率”和“年化利率”有什么區別?
以楊先生此次分期貸款為例,貸款總金額為元,每月實際還款5541.27元,通過IRR公式計算得出實際年化利率為6.6%,比尤經理貸款前所稱的“年化費率3.5%”貴了不止一點點。
圖源:楊先生提供
隨后,楊先生聯系尤經理,詢問“年化利率”問題,尤經理解釋稱,“車貸因為是分期性質,我們叫分期手續費,3年總費率10.5%,所以年化費率3.5%左右”。
圖源:楊先生提供
而對于訂單及合同“下落”,尤經理卻回復稱,這款貸款產品為“純信用貸”,沒有紙質合同。
圖源:楊先生提供
那么,事實真如尤經理所述嗎?新浪金融曝光臺咨詢了多位銀行業內人士。
“年化費率”偷換概念、
違反央行規定?
“這完全是偷換概念”車輛可以抵押給銀行貸款嗎,有銀行業內人士對新浪金融曝光臺表示,根本沒有“年化費率”這個概念,手續費并不存在所謂的“年化”概念。
根據相關規定,貸款產品需要明示利率而不是費率,該銀行人士指出,“年化費率只不過是銀行將其替代年化利率的一種營銷行為,因為一般的年化利率都有時間價值成本,計算出來都會比較高。”
“招行客戶經理純屬誤導”,該人士也指出:首先,手續費金額比例等不能作為年化利率的計算方式;其次,手續費情況也需要因交易時間、還款時間等來計算,而不是向這位客戶經理一樣隨意計算。
圖源:業內人士提供
對于招商銀行這一行為,楊先生質疑稱,其違反了央行所發布的“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年化利率”的規定。
今年3月31日,央行發布公告,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包括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等渠道進行營銷,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同時,央行還給出了計算年化利率的相應公式。楊先生指出,央行所發布的文件將年化利率的相關規定做得滴水不露。但招行與特斯拉卻在宣傳、銷售、客服和簽約環節,未按照央行要求履行,可以說是欺騙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按照央行所發布的公告要求,所有貸款品應以明顯的方式展示“年化利率”是必選項,而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則為可選項,且此項要求針對包括金融機構、汽車金融公司、消金公司等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楊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新規發布已將近四個月,部分金融機構仍有未明示年化利率的情況。
新浪金融曝光臺瀏覽黑貓投訴發現, “年化利率”相關的投訴結果高達1.35萬條,投訴者大多都表示自己所購買的貸款產品的利率展示情況存在“不明示、不相符”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