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0日訊 是什么樣的運氣,一輛車居然能在9個月內被撞72次,還沒有碎成渣?昨日,廈門警方對外通報一起惡意制造交通事故騙取賠償金的案件。經110視頻倒查發現,一部車牌號為閩D68L××的黑色吉利牌小轎車,事故率月均8次,其被撞部位每次都基本相同,一查原是專業碰瓷手。
視頻顯示,7月6日長岸路,黑色吉利車(左)與變道車相撞,致左前角車頭位受損
9個月內被撞72起 蹊蹺事故率露餡
今年8月下旬,廈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舉報稱,一部車牌號為閩D68L××的黑色吉利牌小轎車有“碰瓷”嫌疑,其在廈禾路與之發生刮擦,雖然自己負全責,但覺得對方車不對勁。
民警通過倒查該車的事故報警記錄發現,該車竟在9個月的時間里發生刮擦事故72起,月均8起。事故發生地多在島內的廈禾路、湖濱南路、湖濱北路等交通主干道上,而且都是在行車過程中被旁邊的車輛刮碰,肇事方全是對方。這讓民警不得不懷疑該車的動機不純,就算是新手,也不能是這種駕車技術。
110視頻巡查組民警進一步對該車近三個月的事故情況開展視頻倒查,發現該車所涉及的多起事故,均是“他人變道違法在先、該車故意加速刮擦”的情況。與此同時,通過與各保險公司核對情況發現,該車經常去定損,涉事金額不高,碰撞部位經常重疊,都集中在車的前側左右車頭部位。正常的駕駛員,看到前方有車變道,肯定慢行查別人的車有沒有事故怎么查,可這輛黑色吉利車反倒加速撞上去,民警懷疑其有碰瓷、騙保嫌疑。
據了解,該車所涉及的都是小事故,理賠金額均不到千元,因此按照保險公司快賠機制,索賠不用發票,保險公司都將賠償款直接打給受損方,也就是這輛黑色吉利車,讓其自行去維修。
“事故”頻率之高,且手段都相同,民警判斷,這車還會繼續制造“事故”,決定按兵不動,待黑色吉利再次“送上門”。
專盯外地車 鎖定對方違法變道在先
果不其然,9月5日下午5時,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稱,這輛碰瓷車在環島南路曾厝垵村口與一輛龍巖轎車相刮。龍巖車變道時,黑色吉利車從后方加速開上去,撞了。這一幕,110視頻遠程定責定損席民警通過倒查事故現場視頻看得一清二楚。
曾厝垵邊防派出所立即出警,將黑色吉利轎車男子帶回派出所。經審查,犯罪嫌疑人涂某榮今年47歲,長汀人。起初,他堅稱自己是受害方,看到民警拿出一系列他“碰瓷”的視頻證據后,才如實供認。
涂某榮交代,去年至今,他駕駛自己的小轎車在思明區、湖里區、集美區多處交通要道,惡意制造車輛刮擦事故,以騙取被害人交通事故賠償金,先后作案32起,共騙取1.3萬余元。
每次碰瓷,他均鎖定違法變道的外地車輛,一來對方違章在先,二來外地車輛一般趕時間嫌麻煩,有的讓保險公司理賠,有的直接當場現金私了查別人的車有沒有事故怎么查,也正是對方過錯在先查別人的車有沒有事故怎么查,涂某榮才能每次理直氣壯地主動報警。不過,涂某榮的車較老舊,且“傷痕”不重,每次得到的賠償金多在幾百元,最多的一次也才1200元。
涂某榮為何能屢次得手,且有的還是民警出警的情況下成功“索賠”?經辦民警稱,單看靜態的事故現場確實很難發現貓膩,“肇事車”確實違法變道在先,事故現場對涂某榮有利。通過110遠程定責系統一連串的視頻證據,集中分析研判后,才有了充分證據。
目前,涂某榮因涉嫌詐騙被移送思明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海都記者 許茵茵 通訊員 廈公宣 文/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