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智能才是真豪華,阿維塔11做到了。
作者|極果
編輯|
什么才是真正的豪華車?
其實不難發現,眼下已經是智能電動汽車的全新時代,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車時也都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帶有智能駕駛系統的車輛。
▲阿維塔11
無形之中,以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智能化系統已經成為了定位豪華電動車型的核心競爭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特斯拉都被視為量產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什么車才是事故車,憑借如雷貫耳的名聲和優秀的口碑, Y也成為了SUV細分市場的銷量之王,正巧我的一位同事在前陣子大降價時也訂購了一輛。
▲特斯拉 Y
但實際情況是,雖然特斯拉的FSD Beta遲遲沒有辦法在國內落地,體驗已經不如目前很多國產新勢力車企了,并不是太建議購買。
為了證明觀點,今天我們就找來了國產新勢力的代表:阿維塔11 ,挑戰一下,在全球熱銷也使其成為了美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之一的 Y。不要小瞧今天的主角,阿維塔11它可是深得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家真傳,并且還開放了在部分城區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可以說是滿滿的豪華配置。
那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兩臺車智能駕駛體驗如何?誰才能稱得上是當下豪華智能電動車之王!看看我們能不能勸退訂購特斯拉的同事。
01.
長測,三大用車場景,鹿死誰手?
為了對比體驗兩臺車的智駕系統,車東西團隊設計了一條從上海到深圳累計超過的測試路線,針對高速、城區、泊車三大實際用車場景,來看看兩車的真實表現。
▲測試路線
正式開始測試之前,先來看看兩臺車的配置。
特斯拉 Y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不陌生,祖傳的多攝像頭+雷達方案,智能駕駛芯片是兩塊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
阿維塔11搭載的是華為的智能駕駛系統,在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之外,車輛的前方和側面還安裝了三顆激光雷達,并且還搭載了華為提供的高性能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而且還有激光雷達加持。
▲車型智駕硬件對比
單從紙面參數來看,阿維塔11完全是碾壓級別的存在,那么問題來了,實際情況到底是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更強還是阿維塔11更占優勢呢?
02.
第一回合:高速五項對決,阿維塔表現老練,特斯拉激進嚇人
逢年過節,高速路段絕對是最熱門的用車場景。
相較于在城里開車,高速相對來說更累一些,因為這個時候駕駛員不僅精神要高度集中,而且身體又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動作,腰酸背痛還容易犯困,真的頂不住。
▲高速駕駛
而有了高速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不僅可以自主控制車速,而且還能完成自動變道超車,甚至可以主動上下匝道,妥妥的長途救星。
其實高速智駕場景非常地簡單,總結下來也就五個場景:謹防加塞、變道超車、異形靜止、隧道場景、進出匝道。接下來我們的對比也會圍繞這五個方面展開。
當兩臺車都開啟導航輔助駕駛后,車輛會按照設定的速度,保持在車道中央自動行駛,并自行控制加減速,這個基礎功能上,兩臺車實際體驗沒什么差別,都能穩定的行駛在車道線中央,方向盤也不會畫龍。
▲車輛駕駛體驗
當其他車輛加塞時,特斯拉可以較早感知,等加塞車輛跨過車道線以后, Y就能平穩地減速了。
▲特斯拉感知
阿維塔11這邊,因為有激光雷達的原因,當其他車加塞時兩側的激光雷達能夠準確感知,待前車跨入本車車道線之后,車輛同樣可以平穩減速。并且當遇到大車的時候,阿維塔還會有一個輕打方向和輕點剎車的避讓動作,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阿維塔11感知
另外,因為特斯拉對加塞車輛的感知主要靠攝像頭,受光線、車輛顏色影響,出現誤判的概率會比較高,在旁邊車輛沒有變道意圖的時候來一腳剎車,體驗很糟。相比之下,阿維塔11用多種傳感器,分別做環境感知,就沒有出現過幽靈剎車。
當然,既然是長途旅行,車輛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一個車道里行駛,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兩臺車自動變道超車能力。
阿維塔這邊,變道欲望比較強烈什么車才是事故車,前面有龜速車或者有并行車輛把路堵死,車輛都會變道找找機會。并且阿維塔的變道速度和變道時機掌握得不錯,而且沒有大腳油門大腳剎車,整體體驗非常不錯。
▲阿維塔變道
特斯拉這邊,雖然變道模式選擇了極速,但行駛中變道超車的欲望并不是那么強烈,比如現在這個場景下,前方車輛車輛行駛較慢,左側車道有空位,但它卻堅持沿著當前車道行駛。
▲特斯拉變道
但是真正當特斯拉變道時,整體感覺大部分時候都很激進,讓人心里很沒底子,比如這個地方向右變道明顯沒什么意義,并且還是實線,特斯拉就要沖過去了。
▲特斯拉變道
整個變道體驗部分,阿維塔11顯得更成熟,也讓人覺得更踏實。
第三部分是前方靜止異形車場景,這個部分非常考驗車輛的識別能力,對于攝像頭來說,很難識別形狀怪異的車輛且雷達會把靜止和緩行的物體過濾掉,如果不及時接管,會很危險。
像我這車次遇到的施工道路變窄情況,特斯拉可以識別前方錐桶,但根本不會避讓和減速,如果不是駕駛員接管,直接就撞上了。
▲特斯拉障礙物檢測
阿維塔這邊因為有激光雷達加持,即使遇到特殊障礙物也依然能夠通過雷達反射點聚類的方式知道前方有物體,因此在同一場景下,阿維塔能實現減速,并且避讓,順利通過此路段。
▲阿維塔障礙物檢測
接下來的隧道場景也是如此,進出隧道光線明暗變化,對攝像頭能力無疑是一種考驗,很明顯特斯拉并不擅長應付隧道場景。
▲特斯拉進入隧道
進入隧道前,車輛會突然出現輔助駕駛降級的情況,并且無法正確調整限速,經常超速進入隧道。
反觀阿維塔11,即使面對隧道場景,也依舊能夠平穩行駛,絲毫不受影響。高速智駕的最后一個要點是匝道場景。
▲阿維塔11進入隧道
自動進出匝道是高速導航輔助系統的核心特點,車輛在保持居中行駛并自動變道的前提下,還能知道什么時候換高速或者下高速,車輛自己可以進入匝道、匯入主路,非常方便。
阿維塔這邊,會在距離匝道2公里左右的地方開始主動變道,即使在車流密集的情況下,車輛也能順利找到機會進入匝道。
▲阿維塔主動變道
進入匝道之后,阿維塔11在彎道可以平穩行駛,匝道內分岔路也能順利通過,速度也能看齊限速。
▲阿維塔進入匝道
出匝道之后,阿維塔11 匯入主路的決策也非常果斷,可以根據不同車道線調整不同的速度,并及時匯入最左側道路,整體感覺非常靠譜。
特斯拉這邊下匝道的設定和阿維塔類似,一般在距離匝道還有兩公里的地方,它會主動向右變道,準備進匝道,這么看起來是個不錯的設計,也符合人類司機的習慣。
▲特斯拉進入匝道
但是遇到標線不清晰的地方,特斯拉會在匝道口上偶爾抽個風。
▲特斯拉抽風
進入匝道內,特斯拉的行車體驗也是很不錯的,基本和阿維塔11 沒什么區別,方向盤非常地穩,就像在地上扎馬步一樣。
▲特斯拉匝道內駕駛體驗
但出匝道的時候,特斯拉這邊非常尷尬,經常會沒辦法及時提速,導致無法及時并入主路,并且還出現了并入主路后沒辦法解除匝道限速的情況,只能手動提速,非常尷尬。
▲特斯拉出匝道
總的來說在整個高速路段,特斯拉給人的感覺是激進、超車迅猛、跟車距離近,讓人感到持續緊張;而阿維塔給人的感覺是老練、超車更自如、緩慢且有節奏的跟車,讓人更放心,遇到側面車輛過近時,還會適當微調方向,主動避開障礙物等,表現的非常沉穩,值得信賴。
除了智駕能力更強,阿維塔11的NVH也非常優秀,在同樣/h的速度下,比特斯拉要安靜很多。
▲阿維塔駕駛安靜
這樣的表現,離不開阿維塔11在車上使用的扎實隔音材料,并且車內還搭載了降噪耳機同款的主動降噪技術,能讓車內發出抗路噪聲波,讓駕駛環境更加安靜。
在第一回合高速上,無論是輔助駕駛還是行車質感,特斯拉都略遜一籌,那么在城區表現會如何呢?
03.
第二回合:阿維塔11城區NCA獨角戲,避讓鬼探頭外賣小哥,大顯身手
其實在現在這個新能源市場日漸成熟的時間點,一輛帶有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已經很常見了,但事實上,大部分車型都先把場景集中在了高速,而其實絕大部分用戶都習慣在城市內用車,所以城市智能駕駛部分也非常重要。
▲城市駕駛
我們模擬了一條在深圳正常驅車上班的路線,主要涉及市區道路來對比感受下兩臺車的城市智駕能力。
但是,開頭也提過,特斯拉的FSD目前還主要針對北美路況,在國內還無法使用,所以第二回合還沒開始,特斯拉就已經出局了。
所以接下來,變成了阿維塔11城市NCA獨角戲。城市NCA的開啟方式同樣很簡單,設置好目的地之后,儀表上出現NCA標志就可以下撥兩次撥桿開啟功能。
▲阿維塔11城市NCA
智能駕駛系統最基礎的功能,是沿著車道線居中行駛,并根據前車的距離自行控制加減速。前面在高速上我們已經領教過了,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在城區更復雜。
復雜的第一點其實和高速類似,也是加塞和障礙物避讓問題,但是城市里車更多,加塞發生的次數更多,并且還有各種小路、行人、自行車以及各種奇怪的障礙物,還有各種遮擋的視覺盲區,對智駕系統的感知和避障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前面在高速上已經介紹過阿維塔11對于汽車加塞的場景,咱們這次主要看看它對其他障礙物的感知和躲避能力,以及在遮擋等特殊場景下的表現。
比如這個情況,人行橫道上有位老大爺正在晃晃悠悠騎著自行車,即使面對綠燈,阿維塔11也提前做出了避讓動作,等老大爺完全停下之后,才迅速通過。
▲阿維塔11避讓行人
再比如這個修路的路口,阿維塔11顯示用很柔和的剎車,避讓了突然出現的電動車,之后還避讓了正在通過道路的行人,最后還放行了從右邊插進來的面包車,這波三連考驗,阿維塔11表現的不錯。
▲阿維塔11路口剎車
除了以上兩個難點,十字路口也是非常考驗NCA的一個場景,又得精準識別紅綠燈,還得識別顏色和形狀,這樣才能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比如這個路口,阿維塔11識別到黃燈以后也并沒有加速,而是穩穩的停了下來。
▲阿維塔11識別信號燈
除了正常的右轉直行,路口最難的情況還得是無保護左轉,本車左轉的時候需要和直行車輛進行博弈,這時候考驗的是見縫插針的能力,既要感知做得好,還需要對其他車輛的行為做出預判才能實現。
雖然沒找到對向來車的十字路口,但是面對來自旁邊車道的博弈,阿維塔11表現得臨危不亂,每次轉彎都穩穩當當。
▲阿維塔11轉彎
另外可以看到,阿維塔11的建模范圍非常廣,已經輻射到了對向車道,甚至連前車的轉向燈,剎車燈都可以識別,這也是激光雷達的優勢之一,看得廣還看得細,防患于未然。
▲阿維塔11建模
總而言之,開啟了NCA的阿維塔11,可以自主選擇行駛路線,然后在通過沿途避障,禮讓行人,無保護左轉等一系列操作把你從家里直接送到公司。
▲阿維塔11開啟NCA
順便一提,跟車啟停的部分真的做得非常絲滑,跟專車老司機沒什么區別,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也去試一試。
話又說回來,阿維塔11能在市區有這樣的表現,離不開豐富的傳感器配置和華為優秀的算法,在城市這種復雜場景下,只有傳感器數量夠多,才能感知得足夠廣,足夠精確。
華為的工程師此前告訴我們,NCA的首要目標是給用戶提供足夠好的體驗,因此在技術路線上并不會盲目追求新技術,而是潛心把成熟技術用到最好,這樣才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阿維塔11的技術路線
現在高速和城市路段,特斯拉都輸給了阿維塔11,那么接下來的泊車場景又是如何呢?
04.
第三回合:泊車測試情況不斷,特斯拉竟直接“黑屏”
其實自動泊車對很多朋友來說是一個很糾結的功能什么車才是事故車,大部分新手司機不敢用,老司機又不屑于用,那我們看看這兩輛車,誰的泊車系統更好用。
這里我們找到了一個比較擁擠的停車場,選擇同一個倒庫和側方車位,以及難度比較大的車位,來進行泊車測試。其實自動泊車對車輛測傳感器和算法要求很高,在車輛這么密集的停車場,一個失誤很可能就蹭上了。
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到,阿維塔11這邊只要進入停車場就可以開始掃描車位,幾乎所有車位都可以盡收眼底,想停哪個都可以。
▲阿維塔11進入停車場
而特斯拉對車位的掃描,基本可以用隨緣倆字就可以概括,有時候人眼能看到的車位,它的攝像頭反而看不到。
▲阿維塔11掃描車位
從泊車情況可以看到,阿維塔11無論是面對側方還是倒庫都沒什么太大的問題,停得非常迅速老練,面對難度比較大的車位,也能順利泊入。
▲阿維塔11倒車入庫
反觀特斯拉這邊,倒庫四次,兩次露出車頭,兩次掃描不到車位,最后直接拉閘不干了。后面的側方泊車停得倒是挺快的,但是貼路邊又太近,體驗上簡直可以說是災難了。
▲特斯拉倒車入庫
第三回合特斯拉又敗了,阿維塔11的行泊一體架構,不僅能調用全車傳感器,而且配合激光雷達,能對困難車位也進行準確識別,并且在整個停車過程中阿維塔11給人的感覺非常像人類老司機,可以實現轉向和油門幾乎同時操作的效果,遇到一些實在不方便上下車的車位,阿維塔還支持遙控泊車,可進可出。
而特斯拉這邊,目前只靠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粗略地估算記錄,其實本質上更像盲人摸象,用起來確實體驗一般。
新手停車再也不用害怕,老司機使用也更加從容,復雜的事變簡單,這不就是科技進步的意義嗎?
05.
結語:真智能才是真豪華,阿維塔11做到了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測試,車東西覺得優秀的輔助駕駛系統,是真的可以幫駕駛員排憂解難,保障安全,但是使用體驗一般的系統,只會讓人覺得更累。
順便一提,我的那位同事,已經把特斯拉退了。
總的來說,雖然特斯拉的AP并不是業內最早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自從14年問世至今,已然成了全球范圍內部署規模最大,運行里程最長的自動駕駛系統。
但是很明顯在現階段的國內,阿維塔11基于華為ADS打造的輔助駕駛系統,既可以做到高速 NCA 又可以做到城市NCA,又能在停車場流暢使用,無論是在場景還是功能方面,還是略勝一籌。
除了輔助駕駛,阿維塔11的工藝、用料、用車體驗都要比 Y強上不少,并且在安全方面,阿維塔11還在制動、供電、轉向三個方面做了雙冗余保險設計。
▲阿維塔11設計
制動方面,兩套系統除了能夠正常給車子提供制動力以外,當其中一套系統失效之后,另一套系統也能及時頂上,保證車輛安全。
電池方面,除了寧德時代提供的動力電池以外,阿維塔11還搭載了一個備用的低壓蓄電池,這個電池可以在保證主蓄電池失效之后,車輛依舊能穩定靠邊,而不是突然黑屏。
轉向方面,阿維塔11在轉向電機里搭載了2套繞組,能夠在一組失效的情況下,讓另一組保持轉向的正常穩定。
三個大冗余下還有各種芯片、傳感器的冗余,阿維塔11可以說是從硬件上武裝到了牙齒。目前看來,阿維塔11應該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豪華智能車,同時也希望各廠家都能在智能駕駛方面好好地卷一卷,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